守護生命的五戒

佛 教的五戒是:不殺生、不 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 不飲酒。《演道俗業經》說:「何 謂五戒?一曰慈心,思仁不殺; 二曰清廉,節用不盜;三曰貞 良;鮮潔不染;四曰篤信,性和 不欺;五曰要達,志明不亂。」 五戒是一切戒律的基礎,從初發 心學佛一直到菩薩都要遵守五 戒。五戒中的前四戒為性戒,不 飲酒戒為遮戒。犯了性戒,除了 戒罪,還要受業報。五戒的毀 犯,皆有輕重之別,重罪不通懺 悔,輕罪可通’隱悔。

根據巴利《律藏經分別》: 「任何比丘,若故意奪人之生 命,或因此而求持殺具者、或讚 歎死之美、或以死勸導,云: 『咄!男子!此惡若之生,於汝 何益?汝死勝於生。』如是心 意,如是決心,以種種方便讚歎 死之美,以死勸導者,此亦波羅 夷不共住。」不殺生戒不僅不能 殺人,也不能殺害無辜的動物。 對比丘和比丘尼來說,要求更 高,包括不得損害植物。在《如法經》中,佛陀說:「不應殺 生,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,不應 該贊同他人殺生,不向一切生靈 施暴。」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 是「慈悲護生」,殺人是重罪不 可侮。

盜是偷盜,是不與而取的行 為。所盜之物,價值五個錢以 上,是重罪不可悔,但這是佛陀 比照當時印度摩羯陀國的國法而 制的。

五戒信士,除了夫婦之間的 男女關係,一切不受社會道德所 承認的男女兩身相和合,均為犯 邪淫戒。在《優婆塞五戒相經》 中說:「若優婆塞,共淫女行 淫,不與直(同值)者,犯邪淫 不可悔,與直無犯。」但這是佛 陀比照當時印度社會的道德觀而 制定的。

妄語,是虛妄不實的言語, 分為三大類:大妄語、小妄語、 方便妄語。犯大妄語罪,如妄語 已得上人法,即成重罪不可悔。

不飲酒戒是佛戒的特性,制 戒的原因是酒精對人類的神經系統有興奮的作用,所以受持者也 不可以吸毒或服食興奮劑。

求受五戒,應向比丘求受。 在受五戒之前,要先受三皈依, 沒有犯五逆罪(殺父、殺母、 殺阿羅漢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 血)。《灌頂經》云:「持五 戒者,有二十五善神,衛護其 身。」修持五戒十善,如《根本 說一切有部毗奈耶》所載,若發 出離心,可證得初果乃至三果 (四果者,必須出家)。在佛典 中,每稱五戒為五大施,由於其 本意是在施予一切眾生無畏懼 心。受持殺戒,不會傷害眾生; 持盜戒,不必怕我偷盜;持邪淫 戒,不會淫汙他人;持妄語戒, 不必怕我欺騙;持飲酒戒,不會 飲酒而瘋狂;這就是受持五戒的 社會意義了。五戒是佛教倫理道 德的基石,守護著行者的生活, 持戒會滅少煩惱,並增長善行, 讓眾生在和諧社會中生活,達到 建立人間淨土的目的。

Pdf 下載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