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看,她在笑!」愛美看著剛出世三天的嬰兒說,臉上流露著興奮的表情。「她是不是真的在笑呢!」愛美的丈夫說。

沒有人會懷疑初生兒會不會哭,但卻問他們的笑是不是有意義。其實笑與哭都是嬰兒的語言,笑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代表著情緒的紅綠燈,是幼兒還未能用語言與外界溝通時,用來表達情緒的唯一途徑。

其實在出生前,胎兒在母體內已有笑容,例如在母親有充足睡眠及休息時。醫學研究發現,胎兒在休憩時也會微笑。在成長最初的六個月間,寶寶的笑,由漫無目的的神經反射,迅速發展到懂得用微笑來與別人溝通。研究發現,嬰兒具有情緒意義的真笑,大約是两個月左右的事。研究兒童成長的專家認為,大部分嬰兒在六至十二個月大時,能夠表達三種基本情緒,就是開心地笑、吃驚及害怕。

嬰兒出生後,一覺醒來時,會漫無目的地微笑,酣睡時也會面露笑意。聲音和面孔對於初生兒來說,是最具吸引力的。寶寶出生後不久,便能分辨母親的聲音,而滿月的嬰兒對女性和兒童較尖銳的聲音,會較有好感,聽見了多數會微笑。

初生嬰兒對於面孔或類似面孔的物件最有興趣,這個時期的笑容是有意義的,而且是有對象的,也是孩子實習與人溝通的第一步。兩三個月大的嬰兒,笑得更開懷,由微笑而進展到吃吃地笑,甚至大笑,而這不同程度的笑,反映出寶寶真實的感受和生理的成長。四個月大時,嬰兒就能夠用笑容來表達他們的認知,譬如對於沒有興趣的東西,就會懶得笑,甚至別過面去,而當要引起你的注意力時,就會向你獻上微笑。到六個月大時,寶寶已懂得用笑來發展社交能力,主動用笑來與別人溝通了。

笑,代表著寶寶心理的成長,也代表幼兒性格的發展,當孩子微笑時,父母也應用微笑來回報,因為這是與幼兒溝通的途徑,亦有助培育孩子養成健康開朗的性格。其實人長大了,就很難時常有燦爛的笑容。醫學研究指出,常常開懐大笑,可以降低情緒焦慮,心情輕鬆,反應在臉上或心裡自然就年輕許多。在佛教的修行中,有修習「四無量心」,其中的「喜無量心」,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真心感受到別人的歡笑。人生中雖然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,但其實亦有很多可喜的片段,大家有沒有覺察到佛陀的臉上,是時常帶著微笑呢!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