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瑪巴傳承介紹

寧瑪巴傳承介紹

寧瑪巴白玉祥丘達吉林佛學會

寧瑪巴(紅教)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最早的傳承,是蓮花生大士所傳下來的教法,「寧瑪」(Nyingma)的意義即是「古老的」,由蓮師於西元八世紀傳到西藏。傳承源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 (Samantabhadra)。

西元十二世紀始,有三位祖師對寧瑪巴的典籍進行有系統的整理,成為寧瑪巴教派的創始者。第一位是素爾波且(1002-1062),本名釋迦迥乃,因首創烏巴隆寺,又稱烏巴隆巴。第二位是素爾瓊. 喜饒扎巴(1014-1074),是素爾波且之養子,他學到了素爾波且的全部密法,並接替了烏巴隆寺寺主之職位。第三位是素爾.釋迦僧格(1074-1134),是素爾瓊最小的兒子。這三位祖師並稱「三素爾」,成為創立寧瑪巴教派的三大祖師。

寧瑪巴有六種傳承方法:

  1. 如來密意傳: 法身佛之法教,源自法身普賢王如來(Samantabhadra)。
  2. 持明象徵傳:報身佛之法教,源自金剛薩埵,傳給金剛手菩薩,再傳給嘎惹多傑尊者(Garab Dorje,極喜金剛)。
  3. 補特迦羅口耳傳: 化身佛之法教,源自五方佛,傳到極喜金剛,再傳緃師利星哈、蓮師、智經(Jana Sutra, 札那蘇札)、貝瑪拉密扎(無垢友)和毗慮遮那。此傳承然後在西藏開展,延續迄今。

另有三種特別傳承(伏藏)方法:

  1. 親承語旨的授記傳
  2. 有綠的伏藏傳
  3. 發空行母印付傳

一般佛教經典包括經藏、律藏和論藏,約320餘部,而密法的經典則稱為「續」,寧瑪巴有十萬部續,藏名「寧瑪久本」(Nyingma Gyubum),以及「伏藏」教法。伏藏的教法是因蓮花生大士等成就者認為,末法時期的眾生會因根器的關係,或因各種天災人禍導至經典密續的破壞,造成修行因緣中斷 ; 或因傳承時間較久,若有受法者毀失弁律甚至破三昩耶戒,會影響這些清淨教法的加持力 ; 所以便將一些密續教法、法器和佛像分別埋藏在大地、水底、巨石、岩洞、虛空之中,當適當機緣來臨時,伏藏師會在淨觀中獲得指示,指示他在何處以何種方式取出某種伏藏; 伏藏通常是以象徵性的空行文字寫成,甚至只有一個字,但伏藏師透過此象徵性的伏藏物便能寫出完整的伏藏教法。比較特別是某些伏藏是藏於後世弟子的心中,如白玉傳承的祖師–明珠多傑,尊者由他清淨的心中流露出一百多種伏藏,這稱為「心意伏藏」或「意伏藏」。蓮師當時已預言: 在將來的幾百年幾千年以後,會有不同伏藏師來尋獲這些伏藏,以利益當時的眾生,而且在一時間有只有一位伏藏師。

寧瑪巴將佛陀教法由基礎至深奧分為九乘,是為「九乘次第」,分別為顯宗的三「共因乘」, 密乘的「外三乘」與「內三乘」﹕

共因乘﹕

  1. 聲聞乘(小乘)
  2. 緣覺乘(小乘)
  3. 菩薩乘(大乘)

外三乘﹕

  1. 事部:

主要是身與語之修習,重視手印及持咒; 視本尊為清淨的對境,以種種事相上的供養, 承事等,來達到自心之清淨。也就是說,為了修道的方便,可將清淨的自性「如來藏」和其上的染污視為實有,再藉著種種事相上的修持,清除「如來藏」上的染污。簡單的說,就是行者視本尊如主人,自己則為僕,自己因承事主人而得到主人之加持。

  • 行部:

身, 語與內心之修持二者均等 ; 已不視外境或本尊為實有〉只是一個概念 ; 行者依朲尊之所行,因學習本尊之一切,達到自心之清淨。也就是視本尊如友伴,行者學習友伴的行徑,因而得到相同的成就。

  • 瑜伽部:

以修持禪定之內心修持為主,以身, 語之修習為輔; 「瑜伽」的意義是「相應」,就是與本尊相應。行者在修持時,將自身觀為本尊,所處之地方為本尊之清淨壇城,由此來達到內識之清淨。

內三乘﹕

(外三乘是在王同的見地上,以清淨貪瞋癡為主,而內三乘則是依貪瞋癡之特性而修持,一切都是空性的實現。)

  • 摩訶瑜伽 (Mahayoga,或稱「大瑜伽」):

以修持內心之智慧為主,以無取捨之身, 語為方便所行。行者以生起次第之修持為主 ; 生起次第中,行者於空性中自觀為本尊,稱為「三昧耶尊」,再迎請「智慧尊」融入自身。

  • 阿努瑜伽 (Annuyoga,或稱「無比瑜伽」):

修持一切法與心性與智慧無二之功用。以圓滿次第之修持為主,圓滿次第主要是修大樂與光明,證悟萬法與心性無二。雖說「摩訶瑜伽」是以修生起次第為主,但也必須修持圓滿次第,同樣的「阿努瑜伽」是以修圓滿次第為主,但仍有生起次第的修習,只是偏重的次第不同而已。

  • 阿底瑜伽 (Atiyoga,亦稱「無上瑜伽」或大圓滿),大圓滿在下文另有介紹。

修持的重點在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二者並重,即「生圓雙運」。「阿底瑜伽」本身又可分為三部: 心部, 界部, 訣竅部,師利星哈尊者再將訣竅部分為外, 內, 密, 極密四類,其中極密這類法,大部份稱為「寧體」法門 (「寧體」的意義為「心髓」),如「龍欽寧體」, 「空行寧體」等,但並非全是如此,如白玉傳承中明珠多傑所傳之大圓滿法,雖不以「寧體」為名,但實質上仍在完整之教法。此類教法的實修則有「立斷」(藏音為「且卻」)與「頓超」(藏音為「妥噶」)之方法。

大圓滿是寧瑪巴最高之教法,以如來三轉法輪之「如來藏」為究竟見地,認為眾生本具佛性,佛與眾生的不同處只在於「覺」和「迷」,覺時是佛,迷時是凡夫。「大圓滿」是究竟的智慧,能澈見本淨自性實相,諸法生起的剎那,起越能修所修,原本清淨解脫,故稱「圓滿」,輪迴, 涅槃萬法都不離這實相,故稱「大」,眾生本具此清淨圓滿之佛性,但因為執著染污之障礙,因而在輸迴之中流轉,「佛性」(或「如來藏」)就像深逐寧靜的大海,眾生不去體悟大海本具之清澈寧靜,反而執著於其上之波浪,隨波逐流 ; 也可說「大圓」就是將空性與大光明以訣竅方法決擇,令行者以現實直接或受證悟的法門。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