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佛同緣

生活,從微笑開始

2020年的「全球微笑指數」(Smiling Report)報告在4月21日出爐,報告摘要總結了去年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服務資料,分析了「微笑、問候和附加銷售指標」的近500萬個問題而得出結果。
醫佛同緣

佛教身心療法 疫境自強行動

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11號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「大流行」,這種表述是指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重大且持續的人傳人狀況。截至目前(4月9日)為止,全球病例數逾140萬,死亡人數逾8萬,而且未有止息之勢,這意味將有數以萬計的生命危在旦夕。
醫佛同緣

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,才算得上是佛教徒?

很多人會有一個問題,就是怎樣才是佛教徒?很多時候我們填寫問卷,遇上「宗教」一項,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,才可以填寫佛教呢?是不是信佛念經,修禪打坐就是佛教徒?或者有讀過佛學課程,有學位就是佛教徒呢?答案很簡單,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,因為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寶為根本,而所有禪行,都是跟隨佛、法、僧學習的。三寶在心中,就有智慧,所以沒有皈依,就是門外漢,不是佛教徒了。
醫佛同緣

想一想如果是佛陀,你會怎樣處理問題?——活在當下,修行在紅塵

常常聽人說,在家學佛困難,沒有適當的環境修行,其實在家學佛,也有愉快、輕鬆、灑脫、自在的一面。佛教的大家庭,由佛教七眾所組成,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那、沙彌、沙彌尼等五眾皆為出家眾,其餘優婆塞與優婆夷二眾則屬在家男女眾,又作居家、住家、在家人,是指成家立業,過著家庭生活,而自營生計的佛教徒。在家而皈依佛教,俗稱居士。在佛教的歷史裏,最早皈依釋迦的是兩位優婆塞,帝梨富沙和跋梨迦,他們是商旅,路經菩提樹下時向剛成道的佛陀供奉炒麵粉和蜜,並皈依佛陀和佛法。在家修行的歷程,就是皈依、受戒,和修學定慧。
醫佛同緣

我執是引起眾生無明苦惱的來源──認識「你」、「我」、「他」

「你」、「我」、「他」,是我們在日常談話中慣用的代詞,雖然我們時常會用到這些名相,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留意這些用語,在我們心底下有甚麼意義,對我們有甚麼影響,同時為甚麼我們會用這些代詞呢?在談及執著「你」或「他」這個名相時,因為可以用第三者的角度來闡釋問題,大家容易明白到矛盾或煩惱的產生,是因為名相或標籤的背後,有著實執性和不變的觀念存在,但在渉及「我」這個觀念時,因為關係到自身的問題,大家在理解上就會變得比較困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