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憂母難日(母親節)

在綱上讀到了一段文章,作者不詳,但很想與大家分享:『往年的生日,總是早早就和朋友們約好時間、地點慶祝,在笑語喧嘩中度過。關於「母難日」的說法,僅止於聽過便罷。等自己為人母,親身體驗了產程、產痛後,除了喜悅兒子的新生,更對母親心懷感激和慚愧;感激她的辛苦賦予我生命,慚愧自己從未在生日那天向她表達謝意。於是,今年的生日,我終於鼓起勇氣,撥了電話,向話筒另一端的媽媽說:「謝謝您在三十多年前的今天,生下了我,辛苦您了!」雖然看不到媽媽的神情,但回話的語氣中已然充滿欣慰:「對啊,生下一個孩子的確很不容易,更何況是好幾個,又要把你們拉拔長大…』。雖然是短短的幾句,但由於我時常都接觸產婦,所以特別感受到母愛的偉大。現代社會很多時都說男女平等,其實男女有別,懷胎十月,是女性的專利,女人更能感受到母親的慈悲,男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。

中國古代史書上,早就把生日稱為“父憂母難日”。大家所熟悉的《西遊記》裏,黑熊怪過生日請客,發出的請柬上面就寫著:『大王華誕,明日母難』。為什麼要把生日稱為“父憂母難日”呢?因為媽媽在孕育新生命的近四十個星期,

是那麼地小心翼翼、那麼地辛苦;新生命誕生的那一天,正是媽媽最痛苦、最艱難的日子,同時亦是爸爸最著急的日子。生日在佛教中是「母難日」。佛經上說:「親生之子,懷之十月,身為重病,臨生之日,母危父怖,其情難言。」佛教的特點是慈悲的修持,依佛教來說,佛同眾生的關係猶如“母與子“的關係。佛不是父親,而是慈悲的母親。菩薩行的前題是修習菩提心,勸發菩提心文中說:『此菩提心,諸善中王;必有因緣,方得發起。今言因緣,略有十種。何等為十?一者、念佛重恩故;二者、念父母恩故…』,所以佛教中有「七支發心」,即「知母、知母恩、念報恩、慈心、悲心、增上意樂、菩提心」的修法。我的母親在我未工作時就己離世,樹欲靜而風不息,子欲養而親不在,每年的母難日,我都會持素和念誦地藏經,將功德廻向給我的母親的。

Facebook Comments